第五十四章 历史、神话、以及童话

爱丽丝威震天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释迦果小说www.dolysico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忽略脚底传来的异样,希茨菲尔接过书,先按刁惯看了眼书名。
  书名《杂谈史集》,作者不详,印刷厂不详,连是否内参用本都没有标注。
  倒也正常,因为这里大部分的书籍都按照艾尔温所言,是为了给她带走特地誊写的,包括这本书在内它们基本都是手工复刻。
  不过它的底细还是很好猜的,这主要来源于它的书名——这种类型的文献载体在萨拉多半都没有明确作者,即使有标注署名的基本也只是挂了名的整理者,因为内容本就不是他们所著。
  真正创造书中内容的是古代人。那是在不同的年代和时期,经历战争和灾难被迫流离失所的人们,逃难过程中散落下来的资料文稿——将这些杂乱不堪的东西统一编辑和整理,一本所谓的“杂谈史集”就完成了。
  不厚的文本中可能集合了十几种传说故事,并且每一篇的视角口吻都不一样,类似于从十几本书里撕下几页拼成整体。
  不是什么光彩的活计,功劳大多是给的翻译。如果不是编辑的同时总揽翻译,那确实没必要在上面署名。
  希茨菲尔返回夏依冰只给她看的那页,发现那一页大部分内容都被上方的一张插图占据。
  那是一座城。视角是远眺。一行人马站在断崖高地上往海边眺望,可以看到那座海边的雄城,看到那巍峨的高塔,以及在塔顶飘拂的众多旗帜。
  下面则有一行标注。
  [艾莎南部,鸥锦城。尼昂家族领地,疑似《失落文明》篇第二章第二小节中‘失落圣城’的现实载体。无法证实其确实存在,书页插图仅供参考。]
  再往后翻,没了。
  除了这幅图,这段话,附近内容里也就左边一段对话提到了鸥锦城。也就是说右边的插图和标注不过是编辑者为左边内容做的注释,是用来防止读者看不懂的。
  “你为什么会怀疑这个?就因为鸥锦城的名字里有海鸥?”希茨菲尔抬头去看女人表情,“你知道但凡是个在海边的城市,名字里带海鸥的有多少吗?”
  鸥鸣城,海鸥鸣叫之地。
  鸥聚城,海鸥聚集之地。
  蓝鸥城,因为一种在当地是特色的深蓝色尾羽的海鸥被这样称呼。
  太多了,数不胜数。如果这东西也能作为判断依据,就算她开着皮埃尔号一个岸口一个岸口的去靠去找,没有十年功夫都查不完。
  “不只是这样哦。”夏依冰并不接少女的嘲笑,很认真的看着她:“我是从语感推出来的。”
  “语感?”希茨菲尔微微挑眉。
  对方语感好她认可,毕竟那可是能凭空破译理解一门新语言的可怕天赋。
  但是这种东西也能拿来推理吗?这岂不是成了直觉学派?
  “鸥鸣城蓝鸥城什么的我也知道啊。”夏依冰给她解释起来,“都是一听就知道意思的名字。”
  “但是‘鸥锦城’是什么意思呢?”她问道,“‘海鸥锦胜之地’?‘用海鸥羽毛编织之地’?”
  希茨菲尔张了张嘴,发现自己有些无从反驳。
  古代的海港城市取名字都比较随意,不是取自附近的动物就是随便拉拢个神主名号,比如歌罗西港就是如此。
  鸥锦城的“锦”,这个单词实际上当然要更复杂一些,但它是包含“羽织”、“胜利”等多重含义的,这些含义单独拿来出来看都是非常好的取名素材,但就是和“海鸥”元素搭不上关系。
  海鸥的羽毛可不适合做羽织类物品,一个是质量比不上鹅毛、鸭毛,还有就是养殖难度比它们大。
  胜利就更和海鸥不搭杠了,这种鸟向来和“谨慎”、“胆小”、“贪婪”等形容挂钩,为数不多的褒义夸赞也是来自海难者——只有在海上漂泊过的人才会在听到近海海鸥的鸣叫时感动落泪。
  所以情况就是这样。
  希茨菲尔觉得这是没道理的,可它看起来似乎又很恰当。
  和绝大多数名称里带海鸥的海港城市比,“鸥锦城”,确实有些格格不入。
  “注释里说它可能和另一本书有关。”希茨菲尔目光向书架,“《失落文明》……去找。”
  她现在穿着那双怪鞋,自然不肯起身走动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